中超赛场现球衣“乌龙”,两队同时身穿蓝色比赛服(中超球员主场球衣错穿客场球衣)

#中超##中超联赛#
本轮中超的最后一场比赛天津津门虎主场武汉三镇的比赛,双方同时身穿蓝色球衣登场,直接撞色,一眼去大家能分清谁是谁嘛?场上球员是不是也会有点恍惚?
现场还原
本场比赛天津队是主场,过去他们主场球衣是全白设计,今年改为蓝白竖条纹的设计。是耐克在西班牙人和布莱顿用的模板,是唯一一支今年采用非纯色主场球衣的球队。
而武汉三镇作为本次比赛的客队,理应身穿其白色客场球衣,但是由于天津队的球衣背面是全白的,如果武汉队身穿白色客场球衣,那白色冲突的面积将会更大,因此两者伤害取其轻,经过双方与当值主裁判的商议,最后武汉队选择身穿主场蓝色上衣和客场白色短裤出战。最终造成了如下的局面。
我们的规则在哪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试着想去查一下2023赛季中超联赛的规则,结果让人出乎意料。
首先中国足协的官方网站(www.thecfa.cn)上,没有任何关于男子足球超级联赛的信息。然后我又去了福特宝公司的官网(www.chinafootball.com.cn),依然没有中超联赛的身影。
新浪的中超联赛官网则呈现出如下画面,不禁让人唏嘘。
官方的规则查不到,只能通过网络搜集一些信息。耐克作为中超十年的赞助商,每年给中超球队准备的球衣款式是相对较少的,基本纯色球衣为主,且不像欧洲球队,有主场,客场,第三客场,总共三套球衣,耐克给中超球队只准备了主客场两套球衣。这也是本次事件的导火索。
而相信这也不会是本赛季最后一次出现撞色的情况,当天津津门虎队主场面对上海申花队时,相似的一幕又会重现,申花也会穿很少出现的蓝色上衣白色短裤的搭配,届时球迷们看球时估计又会看得难受了。
谁对谁错
出现这样的窘境,是中超赞助商耐克对中超的不重视,还是中超公司的管理缺位?我觉得后者的责任更加大一些。但耐克也不是没有问题 。
中超联赛和耐克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6年5月,当时中国足协、中超公司、耐克公司三方共同签署了关于比赛用球和裁判员装备的《赞助协议》,并于2009年4月签署了关于参赛俱乐部比赛训练装备的《中超联赛产品供应合同》,有效期均至2019年12月31日止。据足球报报道,按照2009年的合同约定,每家俱乐部第一年可以得到价值500万元人民币的装备,以及150万元的现金。此后按照10%的递增额度,最终耐克公司的年度赞助总金额达到了3000万美元。当时的中国足球正经历反赌扫黑的浩劫,因此耐克的签约价格非常划算,而最近两年中国足球发展迅猛,也让耐克成为了大赢家。
而随后中国足协、中超公司又与耐克签订了10年长约,目前的合同要延续到2029年。
但纵观耐克近前20年来的产品设计,似乎难以让俱乐部、球迷满意。2017赛季伊始,网易体育对比了中超俱乐部的球衣设计图,当时耐克官网只刊登了京沪广4支球队球衣,但此前让人眼前一亮的广州恒大完美地套用了巴萨的横宽间条的模版;上海上港终结三年不换球衣的“恋旧情结”在间条加入了渐变元素;同城球队申花告别了上赛季的蓝色POlO衫而今也只是在胸前加了两道对称的宽条纹,至于北京国安………大家还是自己体会吧。
抛开设计问题,相信目前提供模板球衣,以及只提供两套球衣等内容都在合同框架范围内,在当前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耐克不作为也说的过去。
但作为中超联赛的管理者,如果在规则层面可以要求当时比赛天津队以身穿客场白色球衣出战,武汉身穿主场蓝色球衣,那撞色的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但我相信正是由于我们联赛规则的不清晰或不完整,导致了双方与裁判还有比赛监督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最终出现了这个情况。
球衣文化需要延续
今年中超联赛再次对观众开放,我们也看到很多球迷再次进入到球场,
虽然今年耐克市售的球衣只有申花、国安、海港、深圳和已经降级的广州5支球队,但我们依然看到了很多球迷身穿自己球队的球衣支持自己喜欢的球队。
球衣是球队连接球衣的重要桥梁,也是球队商业化的重要组成,希望我们的俱乐部以及足球管理者可以重视这部分的文化建设。
害,估计他们现在也没空管这个事情!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或自行拍摄,喜欢的话记得关注本号!